北京時間10月27日,東契奇狂砍49分後,裡夫斯又轟下51分。美媒CBS指出,當東契奇和裡夫斯達到這樣的狀態時,或許是時候減少詹姆斯的球權,降低他的使用率瞭。

詹姆斯正從坐骨神經痛中恢復,外界預計他將在11月中旬迎來賽季首秀。但從歷史表現來看,他向來習慣“一回歸就火力全開”。上賽季,他曾在3月份連續缺席7場比賽,復出首戰便出場31分鐘,出手16次。一旦回歸,詹姆斯往往能迅速進入狀態,湖人或許不會給他安排“循序漸進適應”的過渡期,而需要提前確定的其實是他的角色定位。
這正是問題變得復雜的地方。詹姆斯的生涯球權使用率高居NBA歷史第6,在22個NBA賽季中,有19個賽季他都是球隊的球權核心;而另外3次,他選擇讓權給名人堂級別的隊友:2011年的德維恩-韋德、2017年的凱裡-歐文,以及上賽季的東契奇。
從歷史經驗來看,這是合理的選擇——當你的球隊擁有詹姆斯時,憑什麼要把球交給別人呢?但如今這支湖人,首次給出瞭“讓別人掌控球權”的充分理由。首先,詹姆斯12月就將年滿41歲。除瞭他,你見過有哪個40歲以上的球員,能在成功的NBA進攻體系中占據大量球權嗎?身形瘦削的東契奇看起來勢不可擋,裡夫斯也緊隨其後。賽季開始前,這樣的預期其實就合乎情理,因為這兩人的價值幾乎完全集中在進攻端。

而詹姆斯的情況不同。由於他持球時的表現太過出色,我們往往忽略瞭他在其他方面的強大。他可以成為“加強版追夢”,畢竟,他是頂級的掩護者和傳球手。他也能成為極具威懾力的防守者(至少在短時間內如此)。這些特質,正是湖人比“持球進攻”更急需的能力,而東契奇和裡夫斯似乎已完全掌控瞭持球進攻這一領域。
因此,湖人要想發揮出最佳水平,就需要詹姆斯在進攻端適當“退居二線”。但他畢竟是詹姆斯,每晚仍能得到18-20分——畢竟,想要阻止他得分並非易事。隻是他的得分方式可能會改變,更多來自快攻和定點投籃,而非直接發起擋拆進攻。詹姆斯本人在一定程度上也認可這一點。
“我花瞭很多時間練習接球投三分,”詹姆斯在媒體日表示,“我在思考,當我不持球時,如何才能發揮最大作用,比如通過跑位創造空間。很明顯,東契奇和裡夫斯會承擔大部分持球任務……我們隊有很多能持球的人,所以在不需要我頻繁持球的球隊裡,我該如何保持高效?”

早在湖人交易得到東契奇之前,雷迪克就曾談論過這個話題。
“詹姆斯是最聰明的球員之一,我認為讓他擔任掩護者,並找到方法讓他在場上特定位置接球,既能組織進攻又能得分,這就是我所說的‘無球打法’,”2024年9月,雷迪克在播客中解釋道。
事實上,為這種角色轉變鋪路的工作早已開始。在熱火和騎士時期,詹姆斯幾乎從不投接球三分;但加盟湖人後,他的接球三分出手次數有瞭顯著提升。2022-23賽季達到峰值——當時為瞭配合威斯佈魯克,他場均出手3.5次接球三分。隨後幾個賽季,這一數字雖略有下降,但上賽季場均2.9次的出手次數,相較於他加盟湖人前仍有明顯增長。考慮到他上賽季接球三分命中率高達42%,隻要他真的願意接受這種調整,就完全有能力做好。
目前湖人的進攻表現,已超出球隊預期,達到瞭更高的高度。但他們的防守水平很難達到頂級,且兩人的進攻價值大多依賴持球才能發揮,存在明顯局限性。而詹姆斯則沒有這種局限——他幾乎能勝任所有任務,隻是無法像年輕時那樣頻繁、猛烈地去做。因此,隨著年輕隊友的崛起,詹姆斯本賽季的關鍵,就在於坦然接受“去做隊友做不到的事”這一角色定位。

從得分數據上看,詹姆斯復出後可能會成為湖人的“老三”,但這樣的變化,正是為瞭湖人有機會成為西部的“老大”。
